今天是3月8日,先祝各位女同胞们:三八妇女节,节日快乐!
这句脱口而出的口号,来得并不容易,这节日也绝不是给女性放半天假那么肤浅。
三八妇女节:究竟是咋来的?
三八妇女节的确立,其实是一部女性反抗的血泪史,故事要从上世纪初的美国讲起。
1、面包与玫瑰
话说当时,美国经济蓬勃发展,产生了很多新岗位,需要大量劳动力,对那时的工厂老板来说,只要能干活,统统是牛马。不过,虽然牛马不分男女,可发工资的时候,却男女有别。
当时的女性,工资低不说,还常遭到下头男的职场 PUA。糟心事儿还没完,回家后,烧饭、带孩子、独自承担家务。这些事儿,绝大多数也是女人在做。
职场条件恶劣、家庭压力大、物质不富裕、精神还受折磨,各种压迫下的女性,忍了很久,决定:1908年,她们走上了纽约街头游行,抗议社会对女性的不公,在游行中她们喊出了一句口号:面包与玫瑰(面包代表经济保障,玫瑰代表生活品质。)这两样东西是女权运动的象征。
1910年,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妇女会议上,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·蔡特金提议,设定一天为国际劳动妇女节。
看到了有姐妹勇敢争取自己的权益,欧美其他地方的女性打工人,也受到鼓舞,在后来那几年纷纷加入其中。
但国际妇女大会不是官方组织,当时的妇女节也没得到任何国家承认。后来,俄国的一场革命,再次给妇女节这个日子,添上了很有纪念意义的一笔。
2、二月革命
时间来到 1917年前后,当时在闹一战,沙皇俄国为了打仗:绑上男人去前线,逼着女人进工厂。
眼瞅丈夫、儿子、兄弟要上前线,自己也要累死累活地去工厂,这让俄罗斯的姑娘们很不爽。于是,在1917年3月8日,她们决定撂挑子旷工,上街游行去索要自己应得的面包和玫瑰。
沙皇一看,这还得了?直接准备武力镇压。
但女工们面对威胁,没有丝毫退缩。她们的勇气感染了其他同胞,男女都有,越来越多人纷纷站出来,挡在女工身前。人数不断增多,沙皇在民众的怒火当中,被赶下皇位。
这场由女性罢工引发的大事变,发生在俄罗斯历法的二月,又被称为:二月革命。
为了纪念革命中英勇斗争的女工,苏联政府把3月8日定为法定节日–妇女节。
随着女性运动在全球各地的兴起,中国的女性们,也开始逐渐觉醒、抗争。
3、妇女能顶半边天
20 世纪初,中国女性的地位很低下,不仅无权工作读书,还要裹小脚,在家相夫教子,纯纯就是男人的附属品。但其实,近代中国的女性运动开展得并不晚。比如,秋瑾,就是近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先驱。
早在 1907年,她就创办了《中国女报》,在报上呼吁女性走向社会,宣传男女平等。这比欧美那边的觉醒和抗争,还要早。之后,她还参加了反清革命,并英勇就义,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:中帼不让须眉。
但话说回来,开始得早,不代表成功得早。由于当时国人的思想没有开化进步,秋瑾的努力,甚至得不到太多人的理解。中国的女性,依然被封建礼教束缚,被落后的社会规训欺压。
但终于,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出现以及其他各地妇女抗争的胜利,照亮了中国女性运动前进的方向。
1924年,一位叫何香凝的女士主持了广东各界妇女联合会。会上,女同胞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劳动平等、教育平等、参政权、废除童养媳多妻制、禁止纳妾等诉求。何香游和与会者走上大街举行示威游行活动。当时中国大城市有很多女性工人,她们的罢工游行,影响了工厂运转,所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后来,邓颖超、向警予等女权先驱,也纷纷响应领导罢工,女性运动在中国扩展开来。除了男女平等,运动中的女同胞,也高呼打倒封建主义、帝国主义的口号积极投身革命,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新中国成立后:政府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。女同胞们还可以放假半天。
身上的枷锁被打破,一直被压迫着的女性,终于可以充分发挥,让所有人看到:女人,有顶起半边天的实力!
可话又说回来,谁能想到,这显而易见的结论,竟跨越千年才又被察觉。
我们的古老传说里,明明早就告诉各位了:说什么大丈夫顶天立地,没有女人,天照样会塌!
正是女性的一次次争取,在七十年代,联合国大会也正式决定:把3月8日定为“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”。
这个日子,纪念的是,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勇气、贡献和牺牲;
这个日子,提醒的是,当今社会还存在很多性别歧视和不平等;
这个日子,庆祝的是,女性拥有了劳动的权利和机会,越来越多的她,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。
最新评论